【好書一起看】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

我有。大學畢業時,有人提議要玩這個遊戲,所以全班都做了這件事,當時是設定五年後,大概覺得五年後大家都會有些什麼,不曉得。

今天看到PTT轉貼一個新聞〈這15年間出生的台灣囝仔 你可能被犧牲了〉,看到這篇文章,倒是沒有特別覺得太憤慨,倒是想起幾年前,研究所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面試主管在面試就對我說,你不就是七年級生草莓族。心裡只覺得四、五年級到底在囂張什麼,工作幾年後,才覺得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要面對的難題。

我覺得這本書〈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寫出大家其實都可以將自己本身當作一個平台、一個橋樑,做出屬於自己的人脈網。想想奧德賽不僅提供不同的投資觀點,在#BIG ASK可看到,在#好書一同看 分類也將不同觀點提供給你。

還記得高中的時候,我就認知到我是一個執行力超強的人,高中同學說來辦個戲劇的社團吧!然後我就說好啊!然後我們就真的辦了社團,還自己找老師,跟老師討論我們想要的課程,然後逼大家要寫心得和建議。

後來要期末成果發表,社長說來辦戲劇聯展吧!我又說好啊!就去找了其他不認識的學校一起舉辦,還售票,當時還只是BBS興盛的時代,就這麼熱血。其實想想,現在社交軟體盛行,現在可能都不同做法。後來出社會後,雖然執行力還是很好,但要擔心的事情多了,反而沒那個勇氣做很多事。

看了這本書後,好像又重啟我心中熱血的部分,那你呢?有沒有你覺得做得好,但你忘了呢?

無論是對你,還是對你的對象而言,都能互相帶來商業價值的網絡,就稱為「人脈網」。

我大學畢業後進入興銀任職,之後轉換跑道,在四十五歲時獨立創業。創業後,我只打算「只靠做自己擅長、喜歡的事、喜歡的事」活下去。我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解放,不再需要在早晨的通勤高峰中浪費生命。

重要的是去建立這種人脈:可以互相抱持信賴關係、可以一同推進工作、可以將自己的工作託付給對方,而且會想自己認識的人介紹這個人。

1. 能否成為一個消除摩擦的存在?

明確意識到這個平台想解決社會上的哪一種問題。

2. 「空間」的自動增值功能是否活躍?

事告訴身邊的人,隨著這些交流的產生,便能提高平台的價值。重點是,並非平台方自己去宣傳,而是建立一個由參加者逐一招攬其他參加者的機制。

3. 是否成功實施品質管理?

在拓展平台時,另一邊若為了權衡(追求一件事而犧牲另一件事),使內容品質降低,或是讓使用者間的衝突愈加頻繁,那麼就是本末導置了。

更多好書推薦,請看【好書一起看】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
最新資訊,請追蹤奧德賽Instagram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