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第六篇,這次談到大同公司,對!就是那個大同電鍋。大同已經創立超過百年,過去新聞、八卦有非常多,追都追不完。由於大同具有相當的特殊色彩,所以這篇不同產業,看完這篇,只會想要拉板凳繼續看下去。
目錄(文章長,直接看有興趣章節)
大同(2371-TW)公司歷史

創立於民國七年(西元1918年),為台灣首批上市企業之一。
大同公司主要分為「電力事業群」、「系統事業群」、「消費事業群」三大事業群, 旗下在依據營運項目分為八大事業體,分別為電力設備、馬達、智慧電表、太陽能、電腦與機電、電力工程、先端電子及家電電子。
大同集團市值逾新台幣600億元,旗下投資橫跨光電、能源、系統整合、工業系統、品牌通路、資產開發等產業。
目前也持有上市櫃公司福華電子(8085)、尚志精密化學(4738:興櫃)、精英電腦(2331)、大同世界科技(8099)的控制權益。
草創期
第一代創辦人林尚志建立「協志商號」,以營造業起家,其後轉投入重機械事業,1939年成立「株式會社大同鐵工所」,從事鋼筋及機械零件製造,至1949年跨入家電業及重電機業,推出全國第一台國人自牌自製電扇,生產銷售大同馬達,正式為今日的大同事業版圖奠定了發展雛形。
發展期
1956年,創辦大同工業專科學校(1963年改制為大同工學院,1999年再升格為大同大學),由林挺生擔任首任校長。
1960年,創製大同電鍋,開啟台灣「廚房電化革命」。
1961年,大同以「大同製鋼機械公司」成為台灣證券交易所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之一,並於隔年2月9日正式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掛牌,為首批16家上市企業之一。
1981年,跨入資訊業。成為涵蓋重電、家電、電子、通信、化工、機械、自動化設備、資訊、光電、半導體、映像管以及各種電子零組件等產品之綜合工業公司。
轉折期
2001年起,大同的轉投資之路屢屢挫敗,原製作傳統電視映像管的中華映管,跨入TFT-LCD初期表現不錯,但競爭對手逐步拉開技術世代門檻,中華映管不僅無法跟上還有龐大的設備折舊,最終下市並宣布破產。
另外,轉投資的半導體事業尚志半導體與其子公司綠能科技,也因為經營不善分別面臨下市與解散的窘境。
此外大同本業也不如過往,營運持續出現虧損,在新的世紀卻只能依賴變賣與開發不動產來挹注集團經營,曾經的工業巨擘,此時似乎也垂垂老矣。

經營權紛爭
2019年大同董事長林蔚山(創辦人林尚志之孫),因掏空大同公司遭判刑8年定讞。2020年大同公司董事長林郭文艷被控違反證交法罪嫌重大,被諭令新台幣500萬元交保。
同年6月30日,大同股東會上公司不顧投保中心當場異議,逕行拿《企業併購法》相關法條,刪除超過50%股東們的投票權與表決權,引發社會譁然,經濟部拒絕登記變更,此外證交所宣布自7月2日起大同公司有價證券交易方法改為全額交割股。
之後市場派(非經營權股東)向經濟部申請召開臨時股東會重選董監事並獲得許可。
10月21日,召開臨時股東會以電子投票方式重選,結果由市場派取得七席董事過半席次,11月2日董事會改派林文淵為董事長,50天後林即被解任法人代表,董事長一職亦將同時解任,由現任董事長盧明光接任董事長,鍾依文擔任總經理,股權與經營紛爭才告段落。
👉回到目錄
大同(2371-TW)公司現況
2019年,營業比重為電力事業群佔47%、消費事業群佔30%、系統事業群佔24%。(註:因為2020年年報尚未公布,加上經營層大換血,所以取2019年報資料。)

事業單位:(以下百分比為營業比重)
【電力事業群】
- 電力設備事業部——重電
- 變壓器類:70%
- 開關類:30%
- 電力設備事業部——電纜
- 漆包線、鍍錫線、裸銅線類:49%
- 電力電纜類、匯流排:34%
- 通信電纜、電子線、光纜類:17%
- 馬達事業部
- 馬達類:88.5%
- 發電機類:12%
- 其他產品類:0.5%
【消費事業群】
- 先端電子事業部
- 數位娛樂產品線:97.27%
- 智能及物聯網產品線:2.73%
- 家電電子事業部
- 空調類:38.47%
- 生活家電類:13.76%
- 廚房家電類:39.89%
- LED 液晶顯示器類:6.02%
- 壓縮機類:1.21%
- 智慧家電類:0.65%
【系統事業群】
- 智慧電表事業部、太陽能事業部、智慧能源事業部、電力工程處:100%
- 電腦與機電事業部
- 資通訊系統:82.87%
- 機電系統:17.13%
👉回到目錄
大同轉投資的主要事業現況
- 尚志資產開發
大同莊園已於2019年上半年開始交屋作業,而大同莊園第二期業已於2019年第三季推出,其產品規劃優於周邊競爭個案,受到多數消費者青睞,目前穩定銷售中。
另中和捷運聯開發 案前已取得捷運萬大線第一期LG07站投資權,並 與台北市政府於2019年11月18日簽訂投資契約書,「現正依政府相關審查程序辦理」,預計2020年第四季申請建造執照,以創造公司最大利益。
- 大同世界科技
大世科長期致力於提供客戶完整的數位轉型解決方案,已連續19年都獲利,2019年度營收也首度超過新臺幣40億元。
2020年著重投入人工智慧化、 大數據平台、雲端服務、資安與雲端監控分析等契合市場需求之服務,爭取營收與獲利持續增長。
- 中華映管
華映2019年9月18日,因部分債權人聲請法院強制執行公司土地、建物、設備等各項資產,致公司無法繼續生產、營運,華映董事會依公司法規定決議 聲請法院宣告破產,以使員工及各債權人能依法律規定公平受償,目前仍於法院審理中。
並於2019年12月30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龍潭廠及楊梅廠之資產(動產及不動產 )處分,已委請兩家商仲進行公開標售等事宜,目前標售事宜持續進行中,期能盡快出售以償還勞工及各項債務。
- 綠能科技
綠能科技於2019年8月起變更為本公司非合併個體,並且2020年2月獲法院裁定破產,目前已交由法院選定之破產管理人進行後續程序。
👉回到目錄
大同(2371-TW)財務表現(營收、EPS、毛利、淨利、ROE、ROA、股利)

👉回到目錄
大同(2371-TW)未來發展
近十年大同集團的營收,從2011年的超過1400億,至2020年的316億,表示這幾年的轉投資不僅沒有帶來成效,同時也讓本業失去競爭優力。
從大同的現況來看,三個事業群所營運的內容繁多,生產的產品項目繁雜,但是每個事業群都佔據營收貢獻度都不低,表示並非完全沒有轉機,只是總體利潤率偏低,能夠改善的本錢有限。
此外大同經營權的錯綜複雜,林挺生家族本身矛盾,加上原經營層林蔚山夫婦相繼離開董事會,新經營層是否能夠為大同這家老牌企業找到新方向?
新任董事長盧明光是業內整併高手,過往在中美晶與環球晶的戰績至今還為人傳頌,並找來具有實戰經驗的前鴻海集團機電整合組件產品事業群總經理鐘依文擔任總經理,以及為鴻海導入豐田及時生產(Just in Time)的戴豐樹。
三人似乎可以明確大同的改革方向:由董事長盧明光負責整併繁雜且債務高築的集團事業群與轉投資處分,由總經理鐘依文負責大同本業機電重電相關產品,切入政府正在積極擴建的綠能與節能政策,以及電動車馬達相關組件,而另一名戰將戴豐樹協助改善整體生產線的成效,同時進行改善體質、機電創新、轉虧為盈這三個方向。
另外,大同還有一項引人覬覦的資產,就是土地不動產,早年大同在台灣北部特別是雙北市購置許多土地作為廠房或倉庫之用,有些也建成辦公大樓作為事業處,近年因營運不佳只能強迫出售來償還債務或彌補虧損,根據某徵信公司在二○一六年間針對大同公司不動產調查的明細資料顯示,大同名下仍藏著面積高達四十七萬坪之多的土地「庫存」,預估價值高達一○八四億元。

而主導此次大同再生的,就是目前取得尚志資產董事長,同時也是三圓建設負責人王光祥,他也是2020市場派取得經營權的主導者之一,對於如何規劃與活化大同不動產資產也頗具想法,如果能夠有效運用,且與集團本業合作開發,對大同來說或許是超級利多。
然而,目前所有的發展都還處於規劃階段,是否真的能夠順利進行,期間大同的內憂外患又會否影響經營結構,都是未來觀察重點。
大同的確是垂垂老矣,但仍然藏有許多資源與機會,在高階經營層大換血後,應能在數年內看到全新的發展,就算不投資大同的投資人也可以持續密切觀察,期間對於台灣重電產業、能源產業、不動產開發、甚至是電子工業帶來的變革與影響,一個百年大集團的轉身是否再造傳奇呢,相信未來的故事肯定比過去還精采。
👉回到目錄
大同(2371-TW)的優勢
- 重電掌握新基礎建設
綠色能源與物聯網發展都高度仰賴新的基礎建設,其中重電扮演的腳色更是重中之重,不論是配電盤、電壓器、GIS絕緣開關等,預期都能像早期工業化時代一樣,同時也是大同發跡的歷程,加上過往與台電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都是大同的優勢。
目前大同對於新能源與智慧聯網的基礎建設還落後對手太多,未來如何急起直追,仍舊值得觀察。
- 金雞母不動產
可能破千億市值的不動產資產,如能妥善開發與運用,未來光租金收入預估每年至少可帶來20億的現金流,是大同的另一隻金雞母。
- 新經營層有實戰經驗
新經營層都是有著實戰經驗、產業經驗的優秀經理人,對比過往仰賴家族與集團勢力的共治,加上董事會的充分授權,未來營運可望出現轉機。
👉回到目錄
大同(2371-TW)的挑戰
- 獲利能力衰退
營收衰退加上無法獲利,這10年大同的本業虧損連連,顯見內部營運沉痾已久,許多產品在市場缺乏競爭優勢,加上轉投資也紛紛失利,找尋新的利基機會是大同營運的首要挑戰。
- 股權紛爭
新經營層原任命董事長林文淵50天就被替換,創辦人林家雖然失去董事會控制權力,然而大股東之前的合縱連橫,依舊對大同的經營帶來衝擊,也會影響內部士氣,如何穩定股權與董事會,是大同未來的另一大挑戰。
- 事業群龐雜
轉投資的公司與子公司共有33家,版圖橫跨台灣、中國、東南亞、美國、歐洲,產業橫跨光電、能源、重電、化工、資訊、資產開發、生醫等,如何整併大同各個事業群,其中有多少債務與母公司有連帶背書保證,都是很繁瑣且複雜的挑戰。
👉回到目錄
參考資料
👉回到目錄
喜歡成立悠久的公司嗎?參考傳說中的定存股?!被隔離恐慌讓台產防疫保單爆紅。
最新資訊,請追蹤奧德賽Instagram。